拋光膏的效果依賴于磨料粒度、操作手法和材質匹配度,操作時需根據實際需求靈活調整,優(yōu)先從低目數(粗拋)開始,逐步過渡到高目數(細拋)避免一步到位導致材質損傷。
?
一、使用方法
1. 前期準備
清潔表面:
用酒精、汽油或中性清潔劑(如洗潔精水)徹底去除表面油污、灰塵和雜質(油脂會阻礙拋光膏附著,雜質可能導致二次劃傷)。
例:金屬工件可先用砂紙(800 目)輕磨去除銹跡,再用布擦凈。
防護措施:
佩戴橡膠手套(防油脂接觸皮膚)、護目鏡(防飛濺)、口罩(防吸入磨料粉塵)。
2. 涂抹拋光膏
手動涂抹:
取黃豆大小拋光膏,均勻涂抹在拋光布上(或直接涂在工件表面),厚度約0.1mm,分區(qū)域操作(每次處理面積不超過 20cm×20cm),避免膏體干燥。
例:拋光銀飾時,用棉簽蘸取細拋膏點涂在劃痕處。
機械涂抹:
將拋光膏涂在拋光輪邊緣 1/3 處(避免中心堆積導致旋轉時飛濺),啟動設備低速(500~800r/min)讓膏體均勻附著在輪上。
例:汽車輪轂拋光時,先在羊毛輪邊緣涂抹中拋膏,低速空轉 30 秒讓膏體融化。
3. 拋光操作
手動拋光:
力度與方向:
粗拋(去劃痕):沿材質紋理(如金屬拉絲方向)稍用力,以直線往復或畫圈方式擦拭,力度以能感受到磨料輕微切削感為宜。
細拋(提光澤):輕壓表面,沿同一方向(避免交叉摩擦)快速擦拭。
時間控制:
粗拋每處擦拭3~5 分鐘,直至深劃痕變淺;細拋每處1~2 分鐘,直至表面發(fā)亮。
機械拋光:
粗拋階段:
轉速800~1200r/min,拋光輪與工件呈15°~30° 夾角,勻速移動(速度 5~10cm/s),重疊前次拋光區(qū)域 1/3,避免漏拋。
例:不銹鋼焊斑去除時,用羊毛輪配合粗拋膏,沿焊縫來回移動。
細拋 / 鏡面階段:
更換細拋輪(如棉布輪),轉速提升至1500~2000r/min,輕觸表面,以 “Z” 字形路徑拋光至鏡面效果(約 5~10 分鐘)。
例:玻璃鏡面拋光時,用海綿輪配合氧化鈰細拋膏,低速轉圈拋光。
4. 清潔收光
用干凈軟布或鹿皮順紋理方向擦凈殘留膏體,若有頑固污漬,可蘸少量酒精或專用清潔劑(如金屬清洗劑)擦拭,最后用干布快速拋光至無痕跡。
例:珠寶拋光后,用超聲波清洗機 + 清水沖洗,再用軟布吸干水分。
二、注意事項
1. 禁止混用與測試
材質專用:
金屬拋光膏(含粗磨料如碳化硅)不可用于塑料、玻璃或珠寶,易造成劃傷;塑料需用氧化錫細拋膏,玻璃需用氧化鈰細拋膏。
例:鋁合金輪轂不可用含銅磨料的拋光膏,否則可能腐蝕金屬。
小樣測試:
處理貴重物品(如古董、精密儀器)前,先在隱蔽處(如底部、內側)測試,觀察是否有變色、腐蝕或過度磨損。
2. 控制環(huán)境與溫度
溫度:
建議在**15~30℃**環(huán)境下操作。高溫會使膏體快速干燥、磨料失去切削力;低溫時膏體過硬,可隔溫水加熱(不超過 60℃,避免油脂變質)。
防塵:
機械拋光時建議在封閉環(huán)境或配備吸塵設備,防止空氣中顆粒(如砂粒)混入拋光過程,造成二次劃傷。
3. 安全與健康
拋光膏含油脂和化學溶劑,避免長期接觸皮膚(戴手套);若不慎入眼,立即用清水沖洗15 分鐘并就醫(yī)。
存放時遠離火源(部分膏體含易燃溶劑),置于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(部分粗拋膏含重金屬磨料)。
4. 用量與工具維護
少量多次:
寧可補涂也不要一次涂抹過多,過量會導致膏體堆積、拋光效率下降,甚至形成 “蠟垢” 難以清理。
及時清理 / 更換工具:
拋光輪變臟或硬化后,用鋼絲刷清理殘留膏體;粗拋與細拋輪需分開使用,避免粗磨料殘留導致細拋時劃傷表面。
例:粗拋輪(羊毛輪)和細拋輪(棉布輪)需標記區(qū)分,不可混用。
5. 不同材質的特殊注意事項
貴金屬(金、銀):
用細拋膏(如氧化鋁鏡面膏)配合軟布輕拋,避免用力過度磨損;銀飾拋光后建議涂一層透明指甲油防氧化。
塑料(如亞克力):
必須用細拋膏(顆粒度>800 目),避免高溫(機械拋光轉速<1000r/min),以防塑料融化變形。
光學玻璃:
禁用粗磨料,用氧化鈰細拋膏 + 專用拋光墊,沿同一方向輕拋,避免產生環(huán)狀劃痕。